追寻革命火种 赋能时代发展——“李大钊与早期农村党组织建设”专题调研走进衡水安平
发布时间:2025-06-16 来源: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

冀时客户端报道(河北台 王美中 田默涵 通讯员 崔书范)6月13日至14日,中国李大钊研究会联合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组成专家团队,深入衡水市安平县开展“李大钊与早期农村党组织建设”专题调研。这次实地红色调研,正将百年前党在农村播撒的革命火种转化为新时代的澎湃动能。

专家团队参观了位于安平县台城村的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。泛黄的《平民千字文》教材与弓仲韬用过的桐木书信箱,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1923年的初心与故事。那一年,弓仲韬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,受李大钊直接派遣,回到家乡卖地散财创办平民夜校,并创建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——台城特别支部,开创了党将支部建在农村的先河。值得一提的是,《中国共产党编年史》(1923年卷)8月篇章记载:“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于本月建立。”这如金石之音,为安平红色文化传承提供了权威支撑。

随后,专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。大家认为,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的建立,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,是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”的典型代表,时至今日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参观过程中,专家团队提出了多个课题研究角度,为持续深入研究和宣传安平台城特支的地位和贡献指明了方向。下一步,要继续下大力度发掘补充档案文献史料,让这些历史故事更加鲜活生动,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,不断推进李大钊和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研究,取得更多学术成果。

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朱文通表示,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、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。李大钊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。在李大钊的影响下,他的很多学生奔走奔赴全国各地,从事基层党建工作,传播马克思主义,弓仲韬就是其中的代表。他们以行动告诉我们,要发扬革命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,让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代代相传。

为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、深化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研究、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能,此次活动中,衡水市与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签署《合作备忘录》。双方将在科研、教学、宣传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多维度合作,共同推动对伟大建党精神、先驱模范人物、基层党建和党的创新理论等领域的教学、科研、实践活动的创新与发展。

安平县将进一步深化与李大钊研究会的合作,推动京津冀红色文化资源协同研究,让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的精神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。

>>>返回首页<<<